跨平台聊天软件Kik模式在中国玩得转么?

摘要:简介: Kik是一款跨平台聊天软件,它简单之至,超级易用。它是由黑莓前员工泰德·利文斯顿(Ted Livingston)创业做的,10月19日发布到Blackberry、iPhone、Android三个平台上,两个星期后用户就超过1万,1个月后用户量超过250万,现在仍然保持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势头。 图1 Kik iPhone版,非常简洁的信息架构 点此下 ...

简介

Kik是一款跨平台聊天软件,它简单之至,超级易用。它是由黑莓前员工泰德·利文斯顿(Ted Livingston)创业做的,10月19日发布到Blackberry、iPhone、Android三个平台上,两个星期后用户就超过1万,1个月后用户量超过250万,现在仍然保持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势头。

mzl.hnllsaqr.320x480 75 跨平台聊天软件Kik模式在中国玩得转么? mzl.gexivzlv.320x480 75 跨平台聊天软件Kik模式在中国玩得转么?

图1 Kik iPhone版,非常简洁的信息架构

点此下载

优点:

  • 简单,不能发彩信、照片、视频,只能发文字和表情
  • 高速,比什么短信快多了,你可以看到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
  • 发送、送达、已读三种状态,足够诠释信息的传达情况
  • 跨平台(IOS、Android、Blackberry)
  • 登录之后立刻告诉你你的哪些好友在Kik上
  • 后台运行,会在通知栏推送新消息
  • 利用网络发送信息,而不是运营商

缺点:

  • 不能发文字以外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)
  • 如果你已经有非常多的联系人在使用Kik,第一次登录时你会被各种消息轰炸掉
  • 他会让你的联系人知道你也在使用Kik,不能设置

77844 1 跨平台聊天软件Kik模式在中国玩得转么? 77844 2 跨平台聊天软件Kik模式在中国玩得转么?

图2 Kik Android版,标题栏的设计类似于twitter、Google map,个人感觉这种操作按钮放在标题栏上的方式,会是未来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趋势

点此下载

机会:

免费的基于通讯录的跨平台的聊天软件,信息可以跟短信一样即时到达,对于国外Blackberry、iPhone、Android用户来说,都非常有吸引力。

威胁:

因为黑莓RIM有着自己的集成IM软件BlackBerry Messenger,所以RIM眼见Kik的增长势头,认为Kik会威胁到了自己的业务,所以RIM也学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“考虑到用户隐私问题”,把Kik封杀,黑莓用户无法在App World应用商店中找到Kik这款软件,已经下载Kik的被封禁掉了Push功能,无法即时的推送信息了。但Android和iPhone用户目前还能再market和store里下载Kik,不过搞不准哪天,apple就自己推出IM聚合业务了,Gtalk就可以更方便的跟通讯录打通了,那时候乔布斯把Kik从app store上干掉也是有可能的。如果Kik能维持这个爆发式的增长速度还好,否则还是有后顾之忧的。RIM更加激化的行为,就是Blackberry把这个自己前员工创办的公司告上了法庭(这里是RIM 的起诉文档),指控创始人Ted使用开发黑莓Messenger时搜集的信息创建了Kik,侵犯了公司的3项专利。

中国模式:

运营商能乐意么?用户能接受么?开发者玩得起么?

关于运营商,据说Kik在某些地区已经被运营商和谐,如果这个应该在中国做大,被和谐也是合情合理了。抱歉不能再说和谐这个词了,万一此无辜博文被和谐就糟糕了。

我的感触是,中国用户不一定喜欢简单极致的东西,Gtalk、Fring一直是高端用户的玩物。而QQ才是遍布了各个平台,男女老少通吃的IM。如果说结合通讯录来做IM,腾讯QQ是否有优势,我想还是有的,你可以把通讯录设置成只显示有手机号码的联系人,这样可以快速的发信息、打电话,而聊天行为,还是可以在QQ客户端内部玩得转的。但是,QQ那漫长的的登录过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忍受的。但是说到通讯录,又不得不说隐私权的问题,之前QQ通讯录、火种通讯录或者友录通讯录,现在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装机量,但是我料想,打着通讯录的旗号来做这事,还是比较敏感的,而打着免费即时聊天的旗号,或者绑定SNS账号的旗号,使用通讯录信息就顺利成章了。Kik根本就没有告知用户,直接拿来通讯录就用,好像也没有太多人介意,但是如果有恶意竞争者散布谣言,说你侵犯了用户隐私balabala,中国用户还是会神经一紧,虎躯一震的。

至于飞信,本该是中移动的一把重锤,为什么没有砸响IM市场,我想是跟中移动这种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文化相关的吧。如果飞信拆成N个子应用,可能还有点转机,偏要照着QQ的模式抄,PC客户端长得越来越像,自己的优势完全丢弃,真是失败。如果飞信抄Kik,有可能成,但是这么臃肿了,怎么砍?胖应用改成瘦应用,赚什么钱?所以我料想飞信会淡定的按兵不动吧。

所以在中国,我们能基于Kik这种思路做些什么呢?

要么,还是乖乖的做IM吧,不过有腾讯,IM还有什么突破口呢?

要么,可以在现在的通讯录基础上做优化,增加在线状态、消息传送状态、增加社区元素,绑定各种微博和SNS,不过这事不适合小公司去做,一定要腾讯、百度、新浪这种级别的公司才做得来,因为从资源和渠道角度来讲,小公司玩不起,从用户信任角度讲,小公司难以达标。但是大公司做,又要考虑投入产出比,大公司不屑于做赚不了大钱的东西,但是却在意用户数据,如果大公司能通过这种模式,掌握自己用户的手机号、基本资料、位置信息、微博状态、SNS行为,还是有一定意义的,所以大公司做起来,不会像Kik这么轻量级,真是个悖论。

我的结论,跟谭晨辉的KIK和Instagram的中国悖论有点接近,这种模式,在中国可能玩不转。

观点稚嫩,欢迎交流

来源:http://elya.cc/mobile/855.html



微信公众号:alibuy

无觅评论,优化体验,加强品牌价值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